iPhone 12 还接着买么?苹果睡真讨厌...
最近看到一条新闻,有个小朋友玩吃鸡,14 分钟花掉了 4 万元...对于「熊孩子」的破坏力我还是小看了呀,一顿毒打是免不了。
好在,后来腾讯游戏平台主动联系了学生家长,经核实协商,同意退还70%费用,但是另外 30% 无法退还。这 30% 属于 iOS 平台分成,不过苹果方面表示无法退款。2017 年 06 月 12 日,苹果更新的 App Store 条款正式指出,通过虚拟货币的打赏,应当被视为应用内购买,苹果将从中提取 30% 的分成,而且必须走苹果支付渠道,随后这件事就被称为缴「苹果税」。如果开发者想要在自己的 App 里面赚钱,像是订阅、内购等等,苹果都要从中抽成 30%。比如同样的账户, 在 iPhone 上购买爱奇艺的视频会员,包年价格是 218 元;而在 Android 手机上购买,却只要 178 元。说到底还是因为你进了苹果的生态,就必须要遵守苹果制定的规则,在 AppStore 审核指南中,苹果用了 5 个章节,把 App 管理的严严实实,你要是不听话,对不起,出门右拐。这么做的好处是可以保护用户不被恶意内容所影响,像是安全问题、隐私问题等等,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。
但不好的地方也就是封闭性,不同平台的相同软件无法互相越界,像是咱们玩游戏,充的钱就没法转移到其他平台。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,「苹果税」让众多开发者纷纷叫苦。那么有同学可能会问:像是打车、外卖这些,苹果会多收钱么?也就是说,像是打车、外卖都属于 App 之外使用的服务,而购买汉堡、零食这些属于 App 之外使用的商品,苹果都是不参与分成的。只有当你购买 App,或者进行 App 内购买时,苹果才会收取 30% 的服务费。付费 App 很好理解,但问题是,什么是 App 内购买?具体的 App 内购买项目包括以下类型:
其实一个 App 到底有没有内购,AppStore 上都写的很明白,有内购的 App 在「信息」一栏会有「App 内购买项目」的说明,而像是美团、饿了么这样的 App,则没有内购的信息。
其实「苹果税」就是发生 App 内购买时,苹果向开发者收取的服务费。但说到底,App Store 像是一个商场,为开发者们提供店面,苹果只是收取 30% 的租金。苹果不仅会对 App 的内购项目进行审核,同时对 App 的售价也有一定的要求,需要在「合理」的范围内,不然这个 App 可能会被拒绝上架。到底收费多少,定价权在开发者手里,那么 App 内购买项目的价格高低,就不是苹果说了算。
所以「苹果税」,在我看来不过是开发者发行 App 所支付的费用罢了。不过,除了 iOS,Google play 也会收取 30% 的费用,那为什么就放大苹果却不提谷歌呢?
很简单,安卓是不限制应用下载来源,除了 Google play,你也可以用其他的应用商店,就算搞个 APK 安装包也没人拦着你。而在苹果这,你除了 AppStore 以外,就没得选了。所以就有很多公司站出来对抗「苹果税」这件事,其中就包括咱们现在用的微信。
之前 iOS 版微信关闭了公众号赞赏功能,也是因为 30% 的收费。不过一年以后,苹果服软了,决定放弃抽成,同时「赞赏」也升级为「喜欢作者」。这本来就是创作者该拿到的钱,苹果再薅一下,属实说不过去。在「苹果税」面前,你混的多风生水起,在我这都是众生平等。
好在最近,苹果放宽了政策,App Store 中的部分 App,不再需要缴纳「苹果税」。主要针对的是部分流媒体视频 App,允许它们在销售自己的电影、电视时,绕过「苹果税」。像是亚马逊,就利用这一政策,其 Prime Video 和 Apple TV 两款 APP 已开启应用内购买功能。但是,仅适用于美国,英国和德国的亚马逊 Prime 用户,并且不适用于订阅,如订阅亚马逊 Prime Video,还是需要苹果应用内购买进行处理。不管怎么说,虽然苹果的严苛规则让人头疼,但在这种强制的管理下,也让 AppStore 成为了一个高质量、值得信任的应用平台。但这个税还是降降吧,如果哪天引起公愤了,牵连到我们消费者的权益,就得不偿失啦。
素材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